刚刚,央行发布重磅报告!
11月8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。《报告》显示,今年以来,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,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,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图片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网站
《报告》指出,下阶段,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,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,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,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。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、稳增长和防风险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,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,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,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,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稳健的货币政策
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
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,《报告》提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引导信贷合理增长、均衡投放,保持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。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,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。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,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,提升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,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。
坚持聚焦重点、合理适度、有进有退,持续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,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、经济动态平衡的适配性和精准性。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,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,综合施策,强化预期引导,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,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。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
年内CPI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
PPI降幅也会总体收窄
《报告》提到,物价将延续温和回升态势。今年以来,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,经济恢复发展,总需求持续改善,物价水平温和回升,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0.3%,其中三季度上涨0.5%。四季度将逐步进入消费旺季,“双十一”“双十二”购物节临近,以及春节提前备货等都是明显的消费带动点;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后,对有效需求和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逐步显现,物价温和回升仍有基础。年内CPI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,PPI降幅也会总体收窄。
中长期看,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,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,货币条件合理适度,居民预期稳定,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。
我国货币政策框架
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
《报告》中的专栏文章《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》提到,人民银行正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,未来将择机发布并适当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,不断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。也要看到,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,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正在发生变化,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弱,即使结合金融业态的发展不断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,也不会改变这一趋势。
下阶段,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,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、参考性、预期性的指标,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,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、有效性。
未来将更多关注
“形得成”和“调得了”
《报告》中的专栏文章《维护竞争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》提到,目前,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以及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。人民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,也就是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,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,并影响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),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,提升社会总需求,支持经济发展。
“总的看,我国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,但不同市场的传导效率存在差异。”文章中认为,存贷款市场的利率传导效率受损影响调控效果,制约货币政策空间。
文章指出,下阶段,人民银行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,维护市场竞争秩序,改善政策利率传导。目前,存贷款利率行政管制已全面放开,未来将更多关注“形得成”和“调得了”。在“形得成”方面,需要金融机构切实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,增强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。发挥行业自律作用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、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等,都是强化利率政策执行不可或缺的环节。在“调得了”方面,需要尽可能缓解影响利率调控的约束,引导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,避免净息差掣肘,使利率政策更好服务于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。
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需要持续推进
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
《报告》中的专栏文章《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》提到,直接融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,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是稳固的。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发展、金融产品不断丰富,近些年存款向理财分流更为便利,同时资产价格变化也可能导致理财向存款回流,M2波动增大。应当看到,目前我国包含债券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保持在8%,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。
当前,观察社会融资规模也能看到直接融资的加快发展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,房地产、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的信贷需求明显放缓,而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新动能更加适配的直接融资则加快发展。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,信贷等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应减弱,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、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,这是直接融资发展伴随的必然结果。当前更多关注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,可以更好体现金融支持的总体力度。
文章提到,未来,要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。随着直接融资进一步发展,金融市场参与主体、产品类型、传导链条都更加复杂,货币政策直接调控金融总量的难度不断上升,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需要持续推进,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。通过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,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,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,充分发挥利率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效果,能够更好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效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或用户自行发布。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://com.red/a/3045.html